2015年11月6日下午,市工商联在南湖宾馆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会议。会上就目前民营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作为一个课题,布置给各商会,安排调研。襄阳市江苏商会于近期,通过座谈会、电话咨询、走访等形式,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江苏商会会员企业的基本情况:现有会员116个,有104家私人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中涉及农、林、牧、渔业的6家,采矿业2家,制造业8家,建筑业38家,批发零售业11家,住宿和餐饮业3家,金融担保2家,房地产业22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家,卫生和社会工作2家。目前运营情况如下:
一、房地产商22家,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等待观望型,如襄阳冠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姚云飞先生,前一个时期开发的房地产销售形势还不错,最近滞压现象凸显。手头现有的项目,由于资金、市场等问题,也不敢轻易实施;二是举债民间高息,亏本无利,陷入绝境型,如襄阳五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健先生,由于在前一时期盲目上项目,铺摊子,资金链出了问题,就在民间举债运营,血本无归,仙玉绝境,被官司缠绕;三是收缩规模,减少投入,举步艰难型,如襄阳伟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伟明,襄阳大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等。等等这些情况不容乐观。
二、建筑商38家,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歇业转行型,由于竞争剧烈,早巳歇业,如湖北凯基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冒新华,早在7、8年就仃业养花种草、园林;。二是苦苦挣扎型,为获得项目,交保证金,垫付建筑资金,不能如期收回,負债累累,如泰州第五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经理王本利,等6家建筑商,为揽建樊城“九街十八巷”工程,交保证金近2亿元,还要垫付4亿元建筑款项,到时能不能收回来,还是未知数,处境非常危险;襄阳市中南前锦家居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中南建材家居物流园”项目,是襄阳市政府批准的市内建材市场外迁项目,该公司于2013年12月在B地块破土动工。作为首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计划2014年10月完工,年底开业。然而,直到现在,工程已累计投入2.3亿元,接近收尾阶段,近2年的时间区政府承诺办理的土地证却一直未办下来,致使工程被迫数次叫停,目前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三、灯具、家具、建材、装修、消防、服装、电缆、五金等11家,经销商面临消售下降,利润低薄,日子也不好过。
四、酒类、食品代理商,餐饮3家的情况大抵如此,不容乐观。
五、商务服务业6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家,卫生和社会工作2家,或惨淡经营,维持现状,如胡建清先生与人合伙开大华饭店、东来淳酒店等;或投资搁置,进退维谷,如道安养老公寓的建设工程等。
六、租赁和金融担保2家,资金有去无回,陷于追债困境。如襄阳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姚等贵先生,款借出去了,收不回不说,债主逃匿躲债不见面。
七、襄阳市江苏商会会员企业中,真正有规模私营企业只有两三家汽车配件厂,由于资本金紧张,人才短缺,流動资金柂久短缺,創新能力短缺,企业发展滞后,产品竞争力差,需要银行大力支持,如湖北君庭汽车零部件股份公司董事长房月明先生、襄阳开天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勤先生多次反映其公司运作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综上所述,襄阳市江苏商会会员企业中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大体上有这样几种现象:
1、陷于资金困境。一是举债运营。有7家建筑企业举债运营,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况。由于复杂原因,老板们不愿意也不便透露细节。或碍于面子,或有难言之隐。二是掉进民间个人借款陷阱。钱借贷出去了,但目前收不回来,有的债主躲避或逃匿。三是建筑企业银行借贷困境。银根的紧缩,银行不再向建筑业、房地产业计划贷款规模,一些在建的项目和压在手里的项目,没有资金,或建设停滞或无力启动。
2、办证难。一些会员反映,办理资质证等有困难,有的拖至一两年,长期等不到解决。如襄阳市隆基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晓燕女士反映,她的公司长期从事干拌砂浆及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和销售业务,2014年来,因“两改两迁”,计划将公司的生产基地由樊城区王寨居委会葡萄沟迁往高新区团山镇王湾村(原伙牌砖瓦厂),改建成为符合HJ/T412-2007行业标准的新型全封闭环保型搅拌站。2015年7月开始基础建设时遇到阻力,由于资质手续不全,无法继续下去。近一年多来,该公司一直在努力补办有关手续,但因种种困难,未能如愿。主要是办理手续复杂,该公司独木难撑,再加上搬迁、重建费用大,经济负担难以承受,无法完成搬迁工作。
3、开业难。有的会员新开商店,左右邻舍的关系无法处理,消费问题等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影响开业,如谢寿芬反映的情况。
4、民营企业面临的执法困境。有的会员反映,襄阳市中院是“维持法院”,一审中的人情案子、偏差案子,因为在一审时具体办案人与中院二审法官串通一气,即使是到了二审阶段,也往往以“维持原判”告息。这样的执法环境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如姚云飞反映的情况。
所谓“执法困境”还包括民营企业遇到纠纷,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如江苏商会副会长姚登贵反映,他早在2006年,合法收购原襄樊锁厂并取得合法的《土地证》和《房产证》。但时至今日,原锁厂一名职工仍然长期占着两间房屋,2013年,政府已经给她安排了一套廉租房,迄今不搬,给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损失。对此,姚登贵先生多次反映,一直未能解决。